安秋平在为小朋友传授面塑技艺 陈争强摄
“让我来教你们制作面墩墩,为2022北京冬奥会加油,为中国奥运健儿助威。先来揉面团......”。
2月17日,在甘肃省成县高旗村“成州面塑”馆内,非遗传承人安秋平对跟他学习面塑的小朋友讲解着面塑“冰墩墩”的制做方法。
只见一团团五彩面团在他指尖捏、搓、揉、擀、掀,借助工具切、刻、划、点、压,刷,短短几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塑“冰墩墩”就展现小朋友的面前。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在成县,当地人一直有制作面塑的习俗,他们师从父辈,一代代相沿传承至今。2017年10月,“成州面塑”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龙山战役面塑作品 陈争强摄
成州面塑题材多以当地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戏剧、动物、花草等为主。出生于1980年的安秋平,是成州面塑的第五代传人。凭借对面塑的一份热爱与执着,坚持30余年不放弃,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通过不断深挖地方文化,创作了以五龙山战役为素材的系列红色文化面塑作品,创作了以唐代诗人杜甫寓居成县、陇南文县白马文化为素材的历史文化面塑作品,创作了以春节为题材的民俗系列面塑作品,形成了集形、色、神为一体,形象生动有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成县当地文化创新发展的一张名片。
“传统技艺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只有注入创作者思想,赋予现代生活元素,回归生活,传统技艺才能焕发新的活力,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安秋平深有体会地说。
民俗系列面塑作品 陈争强摄
近年来,成州面塑在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结合上进行了多方的探索,安秋平无偿带了十多个徒弟,传播和教授面塑技艺,为适应市场发展,注册成立了安氏面塑民俗文化开发有效公司,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它正在从民间技艺传承向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和艺术收藏品大步迈进,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和壮大,为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奋力前行。
香港卫视西部新闻中心记者 冯维平 通讯员 刘建军 甘肃报道 责编 林真福 刘世彬